

-
观点 | Opinion more
-
澳大利亚撕毁“一带一路”协议,还问新西兰看懂没
澳大利亚外交外贸部长佩恩在访问新西兰期间做出反华宣示,显然是想要向惠灵顿明确表明堪培拉的对华态度,对新西兰阿德恩政府进行胁迫性的敲打,企图驱使新西兰回到“五眼联盟”的反华阵营中。[全文]
-
泰坦尼克号上只有6名中国幸存者,还被泼了污水
泰坦尼克号处女航时,船上有8名中国人,其中有6名生还。然而,他们的“噩梦”并没结束,不仅被禁止进入美国境内,还被泼脏水。实际上,他们只是那个时代海外中国人的缩影。他们坚信未来会更好,忍受着一切艰苦,只为了下一代能有更好的生活。[全文]
-
我们感谢短视频和目击者,而不是美国司法
重要的是要记住,对德里克?肖万的判决并没有改变警察群体的官官相护,这样的“铁板一块”保护他们免被控告。这一判决也没有改动《刑法》中的任何一字,这样的《刑法》能保护警察免被起诉。这一判决也没有改变联邦法院或最高法院的任一判例,这样的判例能保护警察免遭定罪。[全文]
-
前美驻阿大使:就在我悼念美军时,塔利班仍在赢
美国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动北约参与阿富汗和中东等“区域外”事务上,而不是解决困扰其欧洲伙伴的问题。正当世界经历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之时,美国没有投资升级美国的经济、基础设施、卫生和教育系统,却为这些冲突花费了3万多亿美元并派200多万美国年轻人上战场送死。[全文]
-
“玩战争”的乌克兰,只会把各方拖入更深的“人质困境”
乌克兰政治精英的“玩战”更多还是单方面的行为,其本身既不具备解决当前所面临困境的实力,也无法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,更难以实质性地改变围绕乌克兰问题所形成的僵局。[全文]
-
亲身经历让我怀疑,拜登能否拉动美国基建
当几十年一遇的寒潮到来的时候,德州电力系统崩溃,相当一部分能源设施瘫痪。老旧的机场,坑坑洼洼的道路,事故频发的铁路网,落伍的移动通信,危机四伏的电力系统……就像拜登前不久在登机梯上接二连三跌倒的画面,美国给人的感觉是:老了。[全文]
-
博鳌现场| 美国增加了全球通胀风险,好消息是……
国际机构普遍预计,世界经济经过疫情重创之后,将在 2021 年恢复正增长。然而,欧美经济体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令下一步政策空间受限。疫情拉大了发达国家本已突出的贫富差距,各国还普遍面临消费增长乏力等问题,全球经济复苏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。[全文]
-
从阿富汗撤军是个梦想,做这样的梦不会有好下场
阿富汗处于一个绝佳的、靠近伊朗的位置,能监视伊朗国内的一举一动。此外,塔利班卷土重来可能导致阿富汗政府出现明显分裂,这无疑会像以前一样增强伊朗在阿富汗西部的影响力,使美国明显处于不利地位。[全文]
-
欧美都在打新疆牌,有什么区别?
美国是全力、拉着盟友打,就是要阻碍中国的发展,欧盟则有虚晃一枪、做做样子的一面。因此,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,美国是主要矛盾,欧盟还是一个必须要团结的力量。[全文]
-
后默克尔时代,第一场“宫斗大戏”落幕了
缺乏选择候选人的固定程序,是这个问题成为“政治痼疾”的根本原因。对民调的态度,双方的立场则完全对立。但是,并非强调民意的一方就是“正义”的,因为政治家对民调的“好恶”实际上完全是根据需要而定的。[全文]
-
中俄关系不结盟和不封顶,这两种说法并不对立
中俄关系一向主张不结盟、不对抗、不针对第三者,但最近两年普京提过几次,中俄现在不结盟,但今后可以发挥想象力。中方也有了新的表述,中俄伙伴关系不封顶,意思是伙伴关系还有很大弹性。发掘中俄合作的内生动力,不是为了跟美国对着干,而是中俄关系本身的发展水平还很有限。[全文]
-
如何认识中国与伊朗的全面合作?
虽然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和伊朗推出的所谓“极限施压”是中伊更为接近的外部因素,但是中伊内在的互相需求是两国签署全面合作计划的根本动力。尽管伊朗的中东敌人可能会因为该计划而对中国暂时有些不满,但是长期来看,它更可能给中国的中东外交带来新发展。[全文]
-
想抵制北京冬奥的人有多坑
运动员不得不重新安排他们的生活和训练,而这种不确定性使运动员、他们的教练和家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除此之外,他们不应该成为政治棋子。那些为参加2022年北京奥运会而训练的人赢得了代表他们国家参赛的权利。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这一权利,我们必须支持他们和尊重他们为此作出的牺牲。[全文]
-
推动阿富汗和平进程,中国曾做过东道主
美国没有完全铲除所谓的国际恐怖主义,也没有消灭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,反而使阿富汗愈加动荡和混乱,国际社会对阿富汗的未来愈加不安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,不能说是成功的。[全文]
-
印度正酝酿一场史上最疯狂的疫情爆炸?
印度第二波疫情无疑促使人们怀疑此前疫情数据的真实性,而志得意满的印度政府、满不在乎的印度民众、不断变异的病毒变种、规模巨大的大型集会,更像正在酝酿一场史上最疯狂的疫情爆炸。[全文]
-
今天的美国,没有资格要求中国尊重“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”
即使是那些欢迎美国领导的同道盟国,也希望美国能更明智地行使领导权。使它们倍感困扰的不是美国霸权本身,而是美国对霸权特权的滥用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恰恰是美国的盟国最想要美国更加认真地对待其反复承诺的“以规则为基础”的秩序。[全文]
-
专访| 出书反驳新疆谣言,如同对西方舆论“自杀式袭击”
我接受了一家媒体的电话采访。没想到这是对我个人的“伏击”,采访的记者对我进行了一连串的指控和羞辱,说我是被中国重金收买的“骗子”、说谎者。他们没有获取什么可以“利用”的信息,无奈发表了一篇充满谎言的报道。幸运的是,我完整记录并发布了采访。[全文]
-
美军撤出“帝国坟场”阿富汗,中国可以怎么做?
围绕阿富汗政治的外部帝国和本地部落这两极,美国都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,也都获得了重要的经验教训。那么,这就预示了未来的一个可能性:当另一个非美国的大国第4次企图以帝国身份控制这一地区时,美国会很轻易地重复历史,作为抵抗运动的外部支持者而介入进来。[全文]
-
我应该是第一个完整接种印度疫苗的中国公民
我接种完第一剂,果然在之后的36小时内出现了反应。我太太很可爱,第二天跟我说担心我晚上死掉。所幸到第二天晚上所有症状都消失了,第三天满血复活。加拿大友人发来贺电,说印度简直都是特权阶级,加拿大现在眼巴巴等着印度疫苗,目前只有老人能打,普通人可能要到夏天才能轮上。[全文]
-
我曾在阿富汗作战,仍在想这场战争值得打吗?
忘记这场战争或继续前行都会使我感到内疚。也许是因为,对这段历史的记忆是我能够留给后世的唯一资源。终有一天,我会最后一次回想起自己在阿富汗的经历,我对这一天充满恐惧,不是因为最后一次而是因为不会有人在意……[全文]
-
-
资讯 | Information more
-
波罗的海三国宣布将驱逐俄罗斯外交官
-
“这种人当道误导舆论,日本老百姓怎能客观看待中国发展?”
-
日本第3次疫情紧急事态!涉及东京、京都、大阪、兵库
-
TikTok在英国面临集体诉讼,或被罚数十亿英镑
-
安倍谈美日首脑提及台湾:美国放弃了战略模糊,这是划时代的
-
英下议院通过所谓“涉疆动议”,赵立坚的反应绝了
-
是否放宽中美旅行限制?美国务院回应
-
日媒:美军2月在钓鱼岛附近组织空投训练
-
拜登将亲赴北约峰会讨论对抗中俄挑战
-
外媒:缅甸边境部队向泰国巡逻艇开火,暂无人员伤亡
-
爆炸案针对中国?美媒:袭击者可能不知道中国大使在此
-
日重发海报,改“氚”卡通形象为元素符号“T”
-
缅甸军方发言人:不会允许缅甸成为第二个叙利亚
-
俄军结束西部南部军区战备检查,撤回部队
-
再破纪录,印度单日新增超33万例
-
棉花番茄被禁,新疆一季度对美出口额仍同比暴涨113%
-
她怒斥美国“化石补贴”,议员“当场石化”
-
日本宣称“加入‘五眼联盟’取得进展,未来非常乐观”
-
默克尔:欢迎美国回归,到2030年之前将彻底弃煤
-
94:1!美参议院通过反亚裔仇恨犯罪法案
-
-
-
2名白人将华裔男子殴打致死却只关1天,华裔演员将这案子拍成电影
-
“撒旦鞋”刚开卖几小时,耐克起诉
-
王一博谭松韵宣布终止与耐克合作:坚决维护祖国利益
-
中国青年网红在海外舆论场应该怎样?
-
菅义伟当上首相之后,工资涨了多少?
-
共和党大会?还是特朗普“洗白”大会?
-
特朗普前私人律师:不要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
-
特朗普自称在122度高温下演讲:拜登行吗?
-
风太大看不清提词器,特朗普灵机一动
-
又双叒叕被拒!
-
彭斯:不允许民主党让美国人少吃肉
-
美国人如何看待“封杀”TikTok?纽约小伙提到了个成语
-
福克斯名嘴念错卡马拉名字还嘴硬:那又怎样?
-
国运造就企业,企业也造就国运 ——为什么Tik-tok不能出售美国业务?
-
支持者不戴口罩,特朗普这么解释…
-
英国外交部首席官员退休,曾把首相府重要官员打到住院…
-
“围绕TikTok交易的部分收益要交给美国财政部,这是赤裸裸的抢劫”
-
“抄袭”产品,诽谤攻击,为了针对TikTok,Facebook都做了什么?
-
纽约抗议者遭便衣警察强塞进车
-
美国夫妇戴纳粹口罩抗议:社会主义要来美国了
-